第(2/3)页 王安石被气乐了,“指导意见?从卫太傅嘴里蹦出的词汇还当真是有新意,那你倒是说说看,如何指导?” 卫渊道:“等你先将兵员卷宗整理好,自然会知晓了。” 这场万众瞩目,堪称浩浩荡荡的军改,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。 开武元年六月下旬。 历时一个月,经过朝廷各司通力合作,总算是将大周各疆域兵员信息汇总完毕。 此刻,王安石正向赵曦汇报着, “陛下,如今,我大周境内,算上各地驻守官兵、厢兵、禁军等,总计有一百二十万军队。” 顿了顿,他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卫渊, “太傅让我等将各地兵员卷宗调查清楚,再定军改之事,如今已然明了,不知太傅打算如何做?” 赵曦也看向卫渊,目光里充满好奇。 卫渊语出惊人道:“裁军。” 裁军? 不少人听到这二字,心里都是一咯噔。 裁军,意味着军中将有很多人丢掉饭碗。 意味着,朝廷必须要承受壮士断腕的痛楚。 王安石摇头一笑道:“还以为太傅有何高见,原来仍是裁军啊。” 起初,他就向赵曦禀明过这件事。 裁军,是最有效缓解冗兵问题的办法之一。 赵曦道:“卫师,你想说什么,就说吧。” 闻言,卫渊颔首道:“臣所提之裁军,并非是裁几万、十几万,也并非是只裁禁军或厢军。” “而是统一裁剪全国军队,臣做过初步考量,虽各司将兵员案卷已做整理,但臣认为,这只是看得到的,看不到的兵,少说也有二十余万。” “是以,这场裁军,是要将全国总兵力,裁至八十万人,优先裁剪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与老弱兵卒。” 说实话,对于文臣来说,很乐意看到军队人数裁剪。 毕竟,这样会在极大程度上缩减国朝开支。 剩下的钱,他们可以继续大刀阔斧的搞政治谋发展。 只是 王安石道:“裁军至八十万,还要分兵把守各地,能行?” 卫渊解释道:“这八十万大军,乃是作战兵力。” 说到这里,他向赵曦郑重作揖道:“臣打算设立五大营。” “北营,驻扎于代州一带,需有二十万大军,用以震慑辽军;” “西营,驻扎于延边一带,需有二十万大军,用以震慑西夏;” “中部大营,以汴京、大名府为主,需有二十万大军,用以在危急时刻,支援西北二营;” “南部大营,驻扎在福建路一带,需有十万军,以巩固海防为要;” “东部大营,以山东地界为主,需有十万军,与代州等北地遥相呼应,扼制辽国发展。” “此为五大营八十万兵力布置所在。” 顿了顿,他继续说道: “除了五大营之外,臣欲在各路首府,成立戍卫兵,每路三到五万不等。” “此戍卫兵力,只负责维持该路之安危与剿匪等任务,不到万不得已,无需参加与敌国作战。” “臣粗略算了算,以十路为主,戍卫兵力,需三十万左右。” “此外尚有诸多细节未经考量,臣的意思是,事情要一步步做,先裁军,再成立五大营。” 卫渊的这个想法,不可谓不先进。 只是,如此一来,五大营主帅可就手握重兵了。 万一有不臣之心,岂不是要搅得天下大乱? 范纯仁道:“以北部大营为例,北营主帅,掌管二十万大军,一旦生出不臣之心,整个北地,岂非大乱?” 卫渊道:“此前,地方上的封疆大吏,权力极重,不仅掌控着一地经济命脉,甚至还能控制军队,要么就是地方军队将领与该地官吏为伍。” “臣的设想是,施行军政分离制度,取消团练使这一职位,只按照军中将军职衔管理军队,而且,是由朝廷统一管辖。” “地方官只能掌管戍卫兵,而无权管辖军队诸事,军队直接受朝廷管辖,如此可避免一营主帅有做大嫌疑。” “而且,每三到五年,五大营主帅必须要完成一次对调,以防止权力渗入。” 一些手握军权的官吏,有了地方上的支持以后,就能称霸一方,胡作非为。 但是现在,不让伱去过问地方上的事情了,只让你管理军队。 钱粮等物,都是由朝廷支出。 地方与军队再无关联。 此为军政分离。 最关键的是,每三到五年,五大营主帅完成一次对调,这也就意味着,没有任何一个主帅,能够肆无忌惮的在军中培植心腹了。 卫渊继续说着,“臣还有一个打算,只要是我大周子民都可参军,除了将军以上的职位,将军以下,每五年为一期,期限到了,就要返乡种地,不可留在军中。” 第(2/3)页